關於我們雅德藝術
雅德藝術的所藏,穿越三個世紀,跨越半個地球,匯集近千件獨一無二的古董瓷器。每件珍藏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華,對收藏家而言,除了藝術價值之外,更珍貴的是能夠欣賞和了解其歷史文化的脈絡、品味締造永恆的美學思維。
雅德藝術的創立可謂是全台第一與唯一。收藏近千件歐洲古董瓷器,每一件都有歐洲古董認證鑑定書及通過台灣海關認證,其收藏規模堪稱博物館等級。如此高規格的藏件標準,才得以成為「CINOA國際藝術與古董經銷聯合協會」會員。CINOA為國際藝術和古董貿易的全球領導者,是最具權威、公信力的全球性國際協會。
因此,具資格成為CINOA會員,代表雅德藝術在藝術和古董的專業領域上擁有世界級的質量,具專業和誠信的最高榮譽。
收藏品牌Meissen
17世紀時,中國和日本的出口瓷器均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到歐洲。等到達歐洲客戶手中的時候,這已經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產品,在當時的歐洲擁有瓷器代表擁有了財富。
18世紀初,貝特格向薩克森選侯奧古斯都二世報告他可以製造出瓷器。貝特格完善了配方,為瓷器的製造做好了準備。國王奧古斯特二世於1710年將瓷器製作坊建於麥森的亞伯特堡內,它也是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廠。
麥森素以高雅設計、皇家氣質、純手工製作聞名遐邇的瓷器藝術品,它被歐洲貴族稱為「白色黃金」,貴為歐洲第一名瓷。
正是由於皇室對於瓷器的執著與熱愛,Meissen瓷器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奢華的皇室血統,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對於瓷器的製作要求非常嚴苛,Meissen瓷器的每一個作品,完全是出於手工製作。除了有著無以倫比的品質保證之外,對於製作者來說,Meissen瓷器的每一位彩繪、造型師都必須經過數十年的藝術與技術培養,他們能夠在每件瓷器藝術品創作上融入歐洲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展現近300年來的歐洲藝術史。
65%高嶺土的配比,創造出細膩緻密的瓷胎;1450℃的高溫賦予瓷器充分的硬度、質感,Meissen被歐洲貴族稱為「白色的金子」。
Meissen研發出上萬種彩料,描繪出花卉、水果、風景、人物等各種精美絕倫的圖案。無論是釉下青花的優雅,還是釉上彩繪描金的光彩奪目,都是經歷進窯數次火烤後呈現出的耀眼神韻。
麥森每一位彩繪師都必須經過數十年的藝術培養,但能為Meissen瓷器上色的技師仍屈指可數;因此,每位擁有Meissen瓷器的人士均可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的珍藏是「舉世無雙」之作。
300多年來,麥森一直保持著其獨有的嚴謹和認真,相信在未來的世界舞台上,白色的黃金可以越走越遠。
收藏品牌KPM
1763年腓特烈大帝決定自商人葛茲可夫斯基手中收購KPM瓷廠,並以國王之名,將布蘭登堡選帝侯爵徽紋上的「藍色權杖」作為商標。從此,王權徽章圖案即為品質無暇,外型完美的註冊商標。
「傳統並非將灰燼保留,而是要傳承火焰。」這句話即是普魯士君王腓特烈大帝和KPM關係的真實寫照。因為沒有腓特烈大帝的藝術鑑賞和全力推展,就沒有KPM今日在傳統中不斷創新的斐然成就。
藝術眼光獨具的腓特烈大帝,將瓷器的功能融入普魯士皇宮日常生活之中,對於KPM創新求變的發展與營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不僅掀起精緻典雅的生活風尚,更帶動歐洲宴會文化。
250多年來的延續發展,從製模,塑型到繪彩,KPM仍是當今世界上少數仍堅持全手工製作的工廠之一,其尊貴之處在於雕工精緻的浮雕和手工精湛的花飾彩繪。
收藏品牌Sèvres
Sèvres瓷器工坊最開始成立於1738年文森城堡(Chateau Vincennes),從成立之初,Sèvres就以為貴族和特權階級生產華麗的的藝術品為宗旨。
1751年,法王路易十五在Sèvres參股了25%,並授權它改名為"法國王室御用瓷器工坊",同時,使用雙字母交織圖案為工廠的標記。Sèvres標記,藍色的細緻的交織L字母,證明其王室的血統。
1759年,路易十五取得了Sèvres瓷坊的全部經營權。他篤信自己是將Sèvres推向世界的最佳形象大使。
由於王室的特許,Sèvres擁有使用多彩裝飾工藝的壟斷權。而其它法國工坊只允許用一種顏色裝飾它們的瓷器,這項壟斷權直到1780年才取消。
世紀之交(1800-1847),法國政府委派一位新的行政官亞歷山大‧布隆尼亞爾(Alexander Brongniart)負責Sèvres的運營。
布隆尼亞爾是一位科學家,對於瓷器的工藝和設計毫無經驗。他擅長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然而,布隆尼亞爾將他的學識運用到瓷器製作上。創意的設計和產品效率開始輝煌,工廠開始從艱難時間恢復過來。
Sèvres野心重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瓷器博物館,用來展示世界各地著名的瓷器,包括Sèvres自己的產品。
目前Sèvres一年只生產3000件的作品,所有作品都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工匠純手工完成,非常稀有,絕少在市面上出現,多是作為政府贈禮之用。
法國百年工坊的歷史傳承,延續著一種傳統,一個家族的榮耀,一個時代精華的凝結,這就是法國,一條塞納河貫穿其間,兩岸風光孕育的風雅香頌,數個世紀的歷史傳承通過工坊中的能工巧匠流傳下來。
收藏品牌Vienna
Vienna是和德國Meissen,KPM Berlin,法國Sèvres齊名的歐洲瓷器品牌。
1718年,維也納的杜帕奎爾在麥森瓷器廠的幫助下,創立了皇家維也納瓷器廠。這是歐洲的第二家瓷器廠。
杜帕奎爾的皇家維也納瓷器廠,得到了查理六世的特殊授權和庇護,使其成為維也納獨家的瓷器生產商,授權的期限是25年。查理六世的庇護,使得維也納瓷器廠能夠在奧古斯特二世的阻攔下誕生並壯大,並在1719年成功生產出精美的瓷器。
1743年,查理六世給杜帕奎爾的為期25年的特別授權結束,杜帕奎爾功成身退,在將瓷器廠出售給了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heresa)女王。特蕾莎女王在奧地利享有盛名,被稱為奧地利國母。由於特蕾莎女王非常熱衷當時歐洲盛行的洛可可風,維也納瓷器廠的產品也都留下了洛可可的痕跡。
從1780年起,佐根塔爾(Konrad Sorgel von Sorgenthal)擔任維也納瓷器廠負責人,這位天才的經營者創造了維也納瓷器廠的黃金時代。
在這一階段,維也納官方在不遺餘力地在奧地利國內和歐洲各國推廣和推銷瓷器廠的產品,使其成為歐洲上層社會心目中可以和麥森瓷器比肩的精美產品。
從1805年開始維也納皇家瓷廠一共歷任了6任廠長,一直到1864年關廠。是一個逐漸走下坡路的過程,這其中和當時的歷史大環境很有關係。
18世紀末法國拿破崙奪得政權並在1804年稱帝,從1799年到1815年期間爆發了拿破崙戰爭,而奧地利則參加了7次反法同盟,可以說屢戰屢敗,打的國庫空虛,實力大損,戰爭的爆發也讓那些王公貴族沒有經濟實力繼續消費精美的維也納瓷器,維也納瓷廠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只能開始更多的生產一些更加實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來適應中產階級的需求。
到了1864年,維也納皇家瓷廠終於無法再繼續經營了,宣布關廠。一直到1924年新的維也納瓷廠Augarten在原址上重新開張。